七年级初一周记中秋节300字
初中中秋节周记300字
时间乘着年轮循序往前,一个星期已经结束了,这一小段时间里,我们一定有不少所感所惑吧,这时就需要我们认真地写一篇周记了。什么样的周记才是好的周记呢?以下是我整理的初中中秋节周记300字【三篇】,欢迎阅读与收藏。
盼望了许久的中秋节终于来到了。我又可以边品尝中秋美食边赏月了中秋节的圆月。
晚饭后,妈妈把小桌搬到阳台上,摆上圆圆的月饼、圆圆的西瓜、圆圆的苹果……我搬着小圆凳坐在小圆桌旁等待着圆月的升起。
好久好久,月亮从楼顶露了出来,它那样的大、那样的圆、那样的白,我从圆圆的月亮上看到了黑色的条纹,我想那一定是月亮上的环形山吧。看累了,我开始大口品尝中秋美食。一抬头,咦。月亮不见了,原来它在跟我们捉迷藏,躲在云层后面,好一会,才露出了圆圆的笑脸。
月亮像月饼,里面包着爸爸、妈妈和幸福的我。不,愿月亮再大些,包住天下所有的爸爸、妈妈和幸福的孩子。圆圆的月亮挂在天上,也挂在我们的心上。
初中中秋节周记300字【三篇】2今年的中秋节,我们家里可热闹了,姑姑带着姐姐和弟弟都来我们家过中秋。中午,奶奶做了一桌丰盛的饭菜,大家高兴的吃了个团圆饭。下午,天气适宜,我们到人民广场去钓鱼,喂鸽子,在我的努力下,还小有收获,钓了两条小金鱼。
晚上,姑姑建议去哥伦布餐厅吃自助,那里有很多好吃的,大家吃的可饱了。夜幕慢慢降临,月亮也露出了笑脸,我们决定到北街去赏月,街上可热闹了,到处充满了节日的气氛,大家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。我们一边赏月,一边往江边走去,不远处,我看见天空中飘着很多孔明灯,姐姐告诉我那是人们通过孔明灯对远方亲人的思念,出于好奇,我们也买了一盏孔明灯,取了一个小火点,孔明灯就慢慢鼓起来了,在风的带动下,升到天空中。
这是我过得最难忘、最快乐的.中秋节。
初中中秋节周记300字【三篇】320xx年x月x日是中秋节,今年的中秋节跟国庆假期连在一起,可以放8天假呢,真爽。爸爸妈妈决定带着我一起回老家去过中秋。
中秋节当天才开始放假,一大早7点钟我就被爸妈叫起床了,说得赶时间回老家,迟点路上会堵车。听爸爸说今年国庆节假期国家免费放行小车通过高速公路,爸爸又可以省了一笔。呵呵......
免费嘛,可想而知了——“堵”,旅游的、回老家、干嘛的、有车的都上高速了,公路上除了车,看不到路了,一条长长的车龙,缓慢情况比广州市区还慢。平时我们回老家只需要3。5小时的,今天竟然花了7。2小时才到家,免费的,总要付出的,这不付出了时间吗?
不过总算平安到家了,就算累,也值了,我可以跟堂哥、堂弟、表弟们玩了。
晚上开始赏月了,今天晚上的月亮可是又亮又圆呢,我们也开始放孔明灯了,贴几张图出来给大家瞧瞧吧。
关于中秋节的周记300字以上
初中中秋节周记300字
今天是中秋节,虽然天不遂人愿,白天有一点阴冷,不似往昔那般的晴朗明镜,但还是不能停止我对中秋节的喜爱。
幸好,到了下午,太阳终于穿透了云层的束缚。我希望时间过得快点,可是,总不能如我所愿。唉,真是度日如年哪!终于,到了晚上,我们一家人坐在楼上赏着月亮,吃着月饼,多么温馨惬意啊!看着那圆圆而又皎洁的月亮,我不禁想起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诗:小时不识月,呼作白玉盘。又疑瑶台镜,飞在青云端。仙人垂两足,树和团团。白兔捣药成,问言与谁餐?题目叫做《古朗月行》。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:李白小时候,不认识月亮,把月亮当做一个大圆盘,又疑惑那是不是神仙居住的地方飞在青云上。白兔在捣药,问给谁吃……呀,我真是佩服古人神奇的想象力。说到这里我不禁又想到了李白的另外一首《静夜思》:床前明月光,疑似地上霜,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。是呀,祝愿那些在外漂泊的天涯游子们: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!
这一刻,那圆圆的月亮完全把我给吸引了,于是又想起了另外一个神话故事《嫦娥奔月》。
以中秋节为题的周记700字
例如:
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。
在家乡,弄不清是哪里哪年哪代传下来的有中秋节吃粽子的风俗。
小时候,如盼着过年一样盼着过中秋节,原因是想融入明亮而热闹的夜晚和吃那可口的粽子。
每到中秋节前两天,家家户户都在水缸上架根铁棒什么的,然后把糯米稻草放到上面烧,烧后的灰则顺势掉落到水缸里,等到灰满水缸,让它泡两天。直到农历八月十四的下午,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淘米洗棕叶动手包粽子。粽子的包法真是够讲究的了,它要求”包得稳、扎得紧、角分明“。看那足有15厘米宽大长长的棕叶,必须是新鲜的,摘回来后只能用清水漂洗,淘洗糯米必须是用泡过稻草灰后滤干净而黑亮黑亮的水,否则包出的粽子颜色不黄不中看,吃起来味道也是淡淡的。粽子的四个角哪怕有一个角不分明都要受到一番奚落而返工。粽子的个儿也够大的,在我们家乡,一斤糯米充其量只能包出两到三个粽子。有些特色粽子里面还会掺些不同的肉类、花生米、板栗等什么的,其味吃起来怎么形容好都不过分。
小时候也曾试着学包过粽子,尽管大人们耐心地教,但因为劲小,包出来的粽子都要大人返工,到稍大一些了,却要离开家修自己的学业去了,所以包粽子的技艺一直没有学到手。每年过中秋节,我们小孩都只能围着大人叫快点包好。但再快,一家人说说笑笑嘻嘻闹闹忙东忙西的也要三、四个小时后才能包好,而粽子真正出锅,却要到中秋节的早晨四点以后。因为要贪第一个吃粽子,许多小孩都几乎养成了不吃到粽子不睡觉的习惯。大人也理解这种奢望,但又怕小孩干等着急,于是就都把小孩哄出去玩家家。等到时候差不多了,嘿!风景这边独好,大人找小孩的尖叫声,小孩的应答声此起彼伏,宛如田间里的青蛙奏着欢快的乐曲。
其实,粽子的吃法一样地也有讲究。刚出锅的粽子尽管香喷可口,但不宜多吃。记得刚上学那一会儿过中秋节,我吵着一口气吃了四个刚出锅的热粽子,经验老到的父亲再怎么劝我也没劝得住。结果连续两天没有吃东西,胃里还咕噜咕噜地闹了几天,从此再也不敢贪吃了。
童年的中秋节,不知过了多少个不眠而快乐的夜晚。时过境迁,多少往事都已处在朦胧之中几乎淡忘,唯有那香喷喷的粽子,还时常浮在眼前。
![](/static/word.png)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